2025-05-22 07:06 点击次数:178
在朝鲜战场上打仗那会儿,彭大将军正给各位军长们召集会议呢。屋里静悄悄的,就听彭大将军一个人在那儿直截了当地做总结,在座的谁都不敢吭声,这到底是为啥呢?
长津湖战役打完好几个月了,虽然咱也赢了几仗,可指挥上确实出了点岔子。
彭大将军的性情,大伙儿心里都有数,这时候谁要是敢多嘴,那可就等着接另一波“火力”了,因此会议室里,大伙儿都选择闷声不响。
但就在这时候,陈赓将军慢悠悠地站起身,他说了几句话,一下子就把那紧绷的气氛给松懈下来了。
那时候,陈赓到底讲了些啥?
【两层紧张气氛】
咱们先来聊聊38军的军长,梁兴初这位将领。
梁兴初小时候家里挺穷的,一家老小就靠打个铁过日子。后来,家乡兴起了红色革命的风潮,他也因此踏上了当兵的路,军旅生活就这么拉开了序幕。
梁兴初靠着出色的军事才能,一路晋升迅速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他都展现了非凡的实力。但要说起来,他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战功更为显赫。
罗荣桓元帅这样评价梁兴初:“他绝对是个勇猛无比的将领!”
抗美援朝战斗一打响,梁兴初就率着38军匆匆赶到了朝鲜前线。出乎意料的是,这位曾让日军国军都害怕的名将,头一回交锋竟没占到便宜。
干活儿时,手下的人来报,说碰上了“黑人部队”。咱都心里有数,黑人的战斗力可不一般,这算是摊上大事儿了。梁兴初琢磨了一下,觉得这事儿得跟上头说一声,看看是不是还得接着干下去。
最终因为向上级请示,错失了关键的战斗时机,让大批敌军侥幸逃脱。彭老总知道这事儿后,火冒三丈。
首次战斗结束后开的总结会上,彭大将军把所有军长还有级别更高的指挥官都叫到了一起。毫无悬念,梁兴初挨了大将军一顿批评。
梁兴初,我得说说你,看见黑人有啥大不了的,一个黑人团就把你吓成这样,你还配得上“虎将”这称号吗?
瞧着老板一直在那儿不停地数落,梁兴初实在憋不住了,插了一句:“老板,您批评就批评呗,能不能嘴下留情,少唠叨几句?”没想到老板一听这话,火气反而更大了。
刚才还有些将领替梁兴初讲了几句好话,但现在没人敢这么做了。梁兴初看到这一幕,也只能默默地低下头。在接下来的会议里,气氛相当沉闷,几乎没人开口说话。
这就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能感受到的第一重紧张感,那接下来第二重又是什么呢?
当麦克阿瑟担任总司令那会儿,我们打仗还算轻松些,没那么费劲。可自打那个光头李奇微接手掌权,咱们就开始觉得束手束脚,处处碰壁了。
虽然现在仍然能取得胜利,但赢得这些胜利所花费的力气要比以前多得多。
李光头利用空中的力量,四处捣乱我军的后勤。每次战斗打响,他那飞机、坦克、大炮全都会出动,炮火轰鸣,啥声音都给盖住了,那狠劲儿,想想都吓人。
尽管我们分开躲避,利用防御设施能少受点伤,可那地方的环境实在太糟糕。炮弹炸不到你,耳朵也得被吵聋了。
上甘岭战役期间,有个17岁的小兵,实在受不了炮弹一直砰砰砰狂炸的声音,最后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即便侥幸从战场上回来,好一阵子耳朵都像被堵住,啥声音都听不见。这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真实写照,也是咱们那些英勇无比的志愿军战士所经历过的。
敌人的炮弹如雨点般袭来,制造了极其紧张的氛围,这局势要是拖下去,对我军可就越发不妙了。关键时刻,陈赓将军抵达了朝鲜战场。
【解决第二层紧张气氛】
在抗美援朝战事打响之前,陈赓率领咱们国家的军事顾问团队赶赴了越南。要是我们再晚一步,他们可能就要撑不住了,国家危在旦夕。
陈赓一到越南,那真是拼了命地帮忙,天天一得空就往训练场上跑,盯着士兵们练。说实话,越军的水平真让人着急,不严加管教,想打赢法军可不容易啊。
陈赓将军费了好大劲,让越军的战斗力慢慢提了上来。而且,他还亲自跑到前线去带头指挥,这么一来,越军终于在一些战斗中赢得了胜利。
法军头头一看这架势,开口说道:“我算是明白了,为啥越军突然变得这么有精神,敢情是中国的大将陈赓到了。”
越南那边的战况挺紧张,但抗美援朝的事儿更加紧迫,所以说陈赓是“人虽在越南,心却系着朝鲜”。后来他还真跑到朝鲜去了一趟,不过没待多久,因为越南军队那边又闹起了乱子,陈赓只能火急火燎地赶了回去。
越南那边的局势差不多平稳下来后,陈赓又一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,这回他心里算是踏实多了。
朝鲜和越南的情况真的不一样。说白了,法军跟那些“联合国军”的战斗力,那简直是天差地别。美国人财大气粗,扔炮弹就跟不要钱似的,一个劲儿地往上砸。
陈赓一到朝鲜战场,肩上的重担就是帮彭老总解决麻烦。他首要动手的,就是缓解那里的第二大紧张局面。
在越南战场上,这种场景也挺普遍的。毕竟法国在二战里可是个赢家,让“炮弹到处飞”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。所以陈赓就想了好多招儿来应对,其中最好用的一招儿就是挖地道。
这种手段在早先的抗日战争年月里也曾经亮相过,但那会儿的用处和现在可大不相同。
那时候,我们的策略就是攻其不备,让日军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结束生命,他们苦难的日子也就此画上句号。然而,他们却对这份“解脱”毫无感激之情。
陈赓在越南搞的地道工程真是绝了,效果杠杠的。敌人一通狂轰滥炸,结果咱们这边经常连个人毛都没伤着。
陈赓抵达朝鲜后,工程兵部队立马动手开挖,这标志着朝鲜特色的地道战术战斗正式拉开序幕。
美军还是老样子,先用各种炮弹猛轰一阵,等炮火停了,就开着坦克往前冲。这时候,一个美国大兵挠挠头,纳闷地说:“这回轰炸完了,咋连个敌军士兵的影子都瞧不见呢,真是怪事,一个人影都没有……”
突然间,一颗子弹让他的话语戛然而止,他就这样离开了世界,再也没能继续说下去。
就在那一瞬间,满山都是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冒了出来,像雨点一样的子弹朝着“联合国军”猛射过去。他们的队形立马就乱了套,吓得不知所措,开始四处乱窜。
敌人以前很少碰到这种场面,经过一轮猛烈的轰炸,按常理来说我们这儿早该没剩下多少士兵了。于是,有个美国大兵在逃跑时嘀咕:“奇怪了,这次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活着?”
这就是地道战的厉害之处,能打能撤,灵活自如。
看到这一幕,敌军坦克立马开火了,紧接着,志愿军战士们迅速撤回到了坑道里。
敌人再次发起了一轮炮击,但这回还是徒劳无功。就算炮弹能落到目标区域,也只是溅起点尘土,对躲在地道深处的志愿军战士根本构不成威胁,他们安然无恙。
坦克攻不进去,李奇微就改派轰炸机上场。说实话,轰炸机其实还没坦克来得管用,毕竟它投下的炸弹很难准确落入地道里头。
这些炮弹只是大致在地道口边上炸了开来,结果又是一波毫无实际作用的轰炸。
陈赓使出地道战这一招后,李奇微的头发又掉了不少,那会儿他可真是急坏了,半天也没憋出个对策来。
万般无奈之下,李奇微决定派出空降部队,可他压根没想到的是,这一举动最后竟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。
地道周边往往挺开阔,没啥遮挡物,空降兵跳下来简直就是明摆着的目标。要是能碰巧降到地道口视线死角,那真是走大运了。不过,也有人特别倒霉。
有些竟然直接掉在了地道的入口,志愿军战士们亲眼目睹,一名敌军士兵啪嗒一声摔在了他们跟前,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意外之物。
另外,陈赓吩咐工兵部队特别挖掘了一条长长的地下运输通道,这样一来,咱们军队的物资运输和补给就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。
尽管整个项目耗时挺长,但在朝鲜民众的鼎力支持下,我们竟然提前搞定了。这样一来,前线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可是有了质的飞跃。
【解决第一层紧张气氛】
知道这事后,李奇微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,整个人都懵了。突然间,他火冒三丈地喊了出来:“陈赓这家伙到底是来打仗的,还是来挖地洞的?简直就像是在建地下长城嘛!”
工兵们忙着挖地道那会儿,陈赓出手缓解了最初的那股紧张劲儿,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场景一样。
在开始之前,我得说明为啥把各位军长召集到这儿。彭老总心里一直有个看法,那就是每场战役的输赢,跟咱们高层指挥官有着很大的关系。他们哪怕一个小小的抉择,都可能左右整个战场的形势。
肯定的一点是,彭大将军特别心疼手下的兵,打了败仗他几乎从不责怪士兵,因此将领们心里七上八下地踏进了会议室。
近期战斗连连受挫,大伙心里都嘀咕,这回领导说不定又得像以前那样。新到朝鲜的陈赓也直犯嘀咕:“怎么一个个都满脸尘土,灰头土脸的?”
会议一开始,彭老总聊着聊着就有些激动了。说实话,有时候也不能全赖那些将领,毕竟有些事情,不是他们能左右的,有些因素超出了人的控制范围。
彭老总从中午开始,一直讲到了下午,这段时间里,几乎没有将领插话,大都是彭老总在说,偶尔副司令会接上几句,补充一下。
这种紧绷绷的氛围,对咱们谁都没好处,所以陈赓就慢慢站了起来,开口讲道:“头儿,我能插个话不?”
一瞅见来的是陈赓,彭老总立马摆手说了一声行。
老板,您从中午一直讲到现在,大家伙儿都不敢插话。我看会议就先暂停到这吧,毕竟讲了这么久,想必不少同事想去洗手间了,那咱今天就先到这儿吧。
听完陈赓的一番话,老总的心情立马好转了不少,接着会议也就顺利收尾了。
会议结束后,陈赓专门找老总深入聊了聊这事儿。老总一听,也察觉出自己不对的地方,这样一来,那股子紧绷劲儿就一点点松了下来。之后呢,老总也努力调整自己,尽量不把火气发出来。
陈赓抵达朝鲜后,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变强了好多,开会时的氛围也跟以前大不一样了。彭老总因此夸赞道:“陈赓这家伙,还真有点本事呢!”
#百家说史品书季#